平凉工业园区(高新区):链上发力促招商 汇聚发展新动能
泾水河畔,甘肃新仰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检修工人正在加紧设备检修,工作人员全员接受培训,为即将的复工生产做准备。
作为2024年平凉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该公司于去年12月建成投产,今年3月完成所有工艺调试,生产线达到满负荷运转,目前具备1.2万吨的年产能,年产值预计1.2亿,利税达2千万元。
“公司一年能用国维生产的玉米淀粉1万多吨、平凉电厂蒸汽10万吨,每天生产并销运40吨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产品。”公司副总经理陈晓宇介绍道,企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,前景广阔,按照总部考虑,下一步即将把总部的大部分生产任务转移到平凉来,同时积极与平凉的苹果、红牛产业深度链接,做好下游市场开发。
甘肃新仰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蓬勃快速发展,是平凉工业园区(高新区)借力借势以商招商的丰硕成果,也是平凉市良好营商环境催生出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
近年来,工业园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“一号工程”,坚定推进“引大引强引头部”行动,动员全体干部积极参与,分区域施行全员招商,并开展形势政策、生态环保、企业税务、商务礼仪等方面业务培训,提升干部招商本领,6名县级领导和10个部门单位,包联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招商工作,先后派出10个招商小分队对接企业、协会和科研院所。
同时,围绕产业链上下游,鼓励国维、量维、新仰韶等在园企业推介信息、邀请考察,招引一批链上企业洽谈合作、谋划投资。上半年开展“走出去”“请进来”招商活动35批次,对接洽谈项目49项,已签约合同项目10项32.3亿元。
“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,立足当地产业基础、资源禀赋,对照产业链图谱,先招‘链主’企业,再招产业链下游企业。”平凉工业园区(高新区)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曹锋向记者介绍道,通过梳理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“家谱”,明确产业发展方向“族谱”,构建“家谱+族谱”模式,推动产业链项目化、清单化管理,为精准招商打下坚实基础。
平凉国维年加工15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项目,是平凉工业园区(高新区)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招商引资建设项目,由陕西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。项目一期概算投资10亿元,建成年加工80万吨玉米(54万吨淀粉)生产线,目前已全面建成投产,2024年生产玉米淀粉50.3万吨,实现产值24亿元。
走进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,机器轰鸣声中,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以每小时数十吨的速度,将金黄的玉米转化为玉米淀粉。从原粮进厂到淀粉成品下线,整个流程跨越3天时间,每天1500吨的淀粉产能背后,是年消化80万吨玉米的巨大需求——其中近六成来自平凉本地及周边县区。
与国维相对的甘肃量维生物医药原料绿色制造项目现场,发酵罐林立的车间里,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新品种氨基酸试生产。这里所使用的培养基正是玉米淀粉转化而成的葡萄糖。“我们通过生物发酵技术,将葡萄糖转化为胱氨酸、L-丝氨酸等医药中间体。”厂长宋云鹤介绍道,“一期项目投产后,今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。中粮集团即将入驻的淀粉糖项目正在筹建中,建成后将填补‘淀粉—淀粉糖—胱氨酸、L-丝氨酸’这一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。”
“我们生产的生物制剂及合成生物制品主要是以玉米淀粉、玉米浆以及延链至葡萄糖等为原料,以电厂工业蒸汽为核心要素进行生产,加之平凉气候凉爽,能减少生产成本,工业园区也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、解决后顾之忧,所以公司落地平凉可以说是天时、地利、人和都占上了。”陈晓宇说,园区成立工作专班,拿出十足诚意力促项目落地,又在项目前期和建设期间提供了“保姆式”的服务,在土地、用电、环评手续办理等方面,给予了有力支持,不仅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行业奇迹,还投资铺设了一条蒸汽管道,确保企业正常开工生产,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平凉速度,也感受到了平凉温度。
栽得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平凉工业园区(高新区)高度重视规划引领,修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,编制水资源论证、电力发展、工业蒸汽供应等专项规划,积极对接市区职能部门,全力补齐生物制造产业链招引项目的基础设施短板,先后实施工业蒸汽、供水、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,全面保障企业落地所需的水、电、汽等生产要素,全面打通企业投产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招商引资。
同时,把安全环保底线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,以驻企包联工作机制为抓手,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,联动开展文明建设、安全生产、生态环境、市场监管、助企纾困等问题隐患排查整治,夯实发展安全基础,促进园区和企业发展迈入新阶段。
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牢固树立‘项目为王、投资优先”理念,集中精力抓招商引产业、抓项目促发展、抓服务育企业,奋力打造创业高地和投资洼地,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之力。”平凉工业园区(高新区)相关负责人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