稳进向好 量增质升 ——平凉二〇二五高质量发展年中观察
盛夏的平凉,万木葱茏,处处澎湃着向上向新向好的发展动能。
工业产业逐“新”逐“绿”,增势强劲;现代农业延链创牌,焕发勃勃生机;服务业发展扩容提质,消费潜力加速释放。
时至年中,平凉交出了一份向难求成、力透纸背的精彩答卷:上半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7.4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6.9%。
这份含金量十足的“答卷”背后,是产业升级铿锵有力的坚定步伐,是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的生动体现,更是城市发展能级稳步提升的有力见证。
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聚焦“三区一城市”目标,全力以赴稳增长、蓄进势、夯基础、守底线,经济运行呈现稳进向好、量积质变、效速兼优的良好态势。
沿着高质量发展航向,平凉正信心满怀、步履铿锵。
奋力攻坚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布局之年。
如何在复杂经济形势下,勇毅破局、奋力攻坚。
市委、市政府始终保持战略定力,高频调度、精准施策、真抓实干,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。
2月7日,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召开,动员全市上下以“起步就要冲刺、开局就要争先”的姿态,锚定目标,开足马力,奋力实现“开门红”,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力争上游。
开局关乎全局。
1月14日,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工程通水运行,进一步加快构建骨干水网体系,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2月27日,全市19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,迅速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。
3月13日,平凉市京津冀招商引资暨文旅推介和农特产品展销大会在北京举行,开启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崭新篇章。
平凉市京津冀招商引资暨文旅推介和农特产品展销大会。
“五一”假期,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赛事鸣枪开跑,6000余名选手齐聚崆峒,在平凉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元。
5月8日,我市与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签订机场建设管理协议,标志着平凉机场项目向实质性推进阶段迈进。
平庆铁路、长王铁路、陈家沟煤矿专用线建设加快建设,S23平凉机场高速控制性工程梨花塬隧道动工。
列入全省“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”的8条高速前期有序推进。
……
一幕幕充满活力的图景背后,是平凉全力以赴拼经济、谋发展的坚定步伐。
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“压舱石”。
全面落实项目工作“4+2”机制和“红黄蓝”预警、“红黑榜”晾晒、评价考核等制度办法,动态管理“五张清单”项目,全力以赴抓前期、促开工、赶进度。
坚持谋争建管并重、大小质效齐抓,608项投资清单项目开复工556项,复工率91.4%。
部署推进综合交通大会战,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55.1%。
紧盯目标任务,逐领域、逐行业量化分解靠实责任,分产业、分部门明确重点任务清单。
聚焦重大事项、重点领域,实行旬调度、月监测、季评价,持续推行“五化联动”、重点任务专班推进等机制,定期研究、专项调度、疏堵解困,加力推动目标落实、任务落地。
上半年,全市新增经营主体9368户、个转企250户。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户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5户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2户,新增“四上”企业77户。
常态化组织政担银企开展融资对接、项目磋商,35项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落地,1282项高频事项“免证办”,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99.86%。
文创剪纸发往乌兹别克斯坦,崆峒苦杏仁出口丹麦,静宁长城果汁出口美国……全市新增有业绩外贸企业8家,其中平凉景德贸易公司引进外资10.7亿元,实现外商投资零突破。
一条条上扬的曲线,体现出平凉持续加大的招商引资力度。
纵深推进“引大引强引头部”行动,高质量编制“五图谱三清单”,建立推行市级领导区域招商机制,举办京津冀招商引资暨文旅推介和农特产品展销大会、闽粤重点企业精准招商推介会等,上半年全市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4.2亿元、增长64.8%。
着力深化改革、优化经济结构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实现稳步增长。
强链育新 发展动能加速积聚
从空中俯瞰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,一排排钢构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场面壮观。
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。
从激光灯到“透光棉被”,再到智慧技术应用,越来越多过去“猫冬”的菜农经营起温室大棚。
不仅承载着丰富群众“菜篮子”、鼓起农民“钱袋子”的美好愿景,这些智能化的大棚还见证了平凉设施蔬菜产业从传统向现代、从低效向高效的转变。
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
平凉新华社·平凉红牛价格指数发布中心建成落地,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、静宁乡村振兴冷链物流等项目建成投产,“静宁苹果”产业布局、产品布局、市场布局三个中长期规划编制出台……
静宁县德美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(无人机照片)。姚志强 摄
聚焦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,我市深入推进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行动,大力实施平凉红牛“万千百十”扩繁计划,推广静宁苹果“四新”模式,加快建设“两带七片”蔬菜生产集中区。
上半年,全市牛出栏量22.54万头,同比增长8.8%。改造提升老果园15.9万亩,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140万亩。
实施设施蔬菜产业链项目58个,新增设施蔬菜面积4362亩。
“庄浪马铃薯”“华亭独活”“华亭大黄”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16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“甘味”农产品品牌目录。
晨光微露,华亭煤业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集中洗选厂项目现场机器轰鸣,工人们正在进行廊桥吊装及到货洗选设备安装。
华亭煤业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项目。
这座总投资5.56亿元、占地69.18亩的现代化工厂,是平凉工业向“新”而生、向“质”而跃的一处写照。
聚焦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,抓住用好省上支持加快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政策机遇,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煤炭增储上产行动,上半年,平凉工业项目建设捷报频传——
灵台电厂1号、2号机组并网发电,安家庄煤矿、唐家河煤矿开工在即;
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签订白云岩(镁矿)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框架协议;
装备制造、生物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纸制品包装等产业集群建设一体推进,雨森新材料、新仰韶酶制剂、叶润豆制品等项目正式投产;
工人正在甘肃雨森年产36万吨生活用纸项目车间内加快生产。张成龙 摄
……
聚焦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,推出陕甘宁3省区6市11家景区“一票互游”冬春季优惠政策,开通西安至平凉“丝路崆峒号”银发旅游专列。
策划举行“与辉同行阅山河”宣传推介活动,成功举办崆峒半程马拉松赛、甘肃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非遗宣传展示、首届崆峒房车自驾露营节等各类文旅活动270场次。
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.15亿元,拉动消费9.5亿元;发放工会会员消费券3200多万元,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530多场次,带动消费5.5亿元。
至6月底,全市旅游接待人数3508.9万人次,旅游花费179.54亿元,分别增长27.4%和24.5%。
韧性,源于结构优化;活力,来自动能转换。
以“三区一城市”建设为牵引,我市突出工业扩量向新、农业高端创牌、文旅康养融合,532项重点产业链项目开(复)工440项,完成投资125.7亿元。
塑形提质 城乡面貌全域改善
5月23日,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,崇信县榜上有名,成为平凉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。
与此同时,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平凉分公司、平凉市第一中学、华亭市朱家坡村等一批集体也分别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、单位、家庭、校园。
漫步在中心城区街头,一步一景的口袋公园刚一交付,就迎来一批批休闲健身的市民;街头巷尾“空中飞线”消失无踪;供热燃气项目让更多居民过上了“暖冬”……
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。
老旧小区改造是顺应民生期盼、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,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谋划城市更新项目234项,开(复)工168项,完成投资47.1亿元,平凉市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城市体检样本城市,华亭市入选全国县级市城市体检试点城市。
改造老旧小区33个3172户,建设保障性住房3.5万平方米;226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完工216项,完成投资37.1亿元,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27.6平方公里,达标率提升至65.1%。
七月的崆峒区西沟村夜晚,一顶顶点亮的帐篷如繁星洒落,与游客的欢笑声、美食的烟火气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乡村夜画。
白墙黛瓦的农舍错落有致,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村到户,村民们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。
深化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我市大力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发展类村庄全覆盖行动,60个省、市级和美乡村加快推进。
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“八改”工程,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0.2%,建成农村公路451公里,开工建设农房抗震改造784户。
傍晚的泾河岸边,一盏盏路灯扮靓了城市夜景,绿色生态景观长廊沿河而筑,河边水草丰美,长廊绿树成荫。
城市有了绿色,也就有了生机和活力。
新集水库建成主体,麻武、刘李河、枣林沟水库加快推进,后峡水库开工建设。
在建的新集水库。
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路网骨架通达便利,市政功能逐步完善,人居环境不断优化,人民生活幸福安逸……
一幅幅宜居宜业的动人画卷,正是平凉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,加快补齐城乡功能短板,不断提升县域实力和城乡建设品质的生动写照。
向暖而行 民生答卷更为厚重
“我没事在这里下棋练字,儿女在外面干事也放心。”67岁的界石铺镇继红村村民刘爱军告诉记者。
走进静宁县社会福利院界石铺分院的“银发乐园”,老人们或在棋牌室里对弈象棋,或在阅览室内挥毫泼墨,或在戏曲自乐班里吹拉弹唱,院内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曾经废弃的闲置撂荒地转身变成集日间照料、文化娱乐、健康监测、爱心助餐等为一体的村级养老服务阵地——这种精准对接老人精神文化、社交康养需求的“服务套餐”,已成为平凉农村养老服务点的标配。
居民在老年食堂里就餐。
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
外出务工10多年后,黄雷今年3月回到老家崇信县照顾家人,当地人社局主动推送招聘信息。
“在一家公司上班两个多月了,每月工资3500多元。”黄雷说。
翻开2025年上半年全市“民生清单”,一项项举措温暖人心:
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争取中省就业补助资金1.9亿元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.7亿元,带动就业2237人;
上半年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.7万人,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4.1万人;
新建改扩建校舍18.7万平方米,组建教育集团128个、覆盖学校570所;
开工建设12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、24个村级互助幸福院,为经济困难老人建成1471张家庭养老床位;
保交楼工作扫尾收官,8个项目1268套住房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;
……
在庄浪县南坪镇阴洼村安置点,村民马存寿一家只花了5万元,就住进了116平方米的新房子。
“政府补贴10万元,还贴息贷款5万元,再不用担心下雨天滑坡了。”马存寿高兴地说道。
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治理,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成总体任务的70%,修复废弃矿山25个,治理面积1.3万亩,恢复林地1.2万亩。
平凉市中医医院(平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)全面开诊运营,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开工建设,1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能力标准。
平凉市中医医院(平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)。
倾情抓好“结对帮扶·爱心平凉”工程建设,帮助解决困难问题3292件,帮办实事3938件。
持续加大资金投入,全力措办民生实事,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.8%。
成绩来之不易,重任始终在肩。
平凉将坚决扛牢“创新突破、奋楫前行,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力争上游”的使命任务,立足国省所需,发挥平凉所能,干字当头,稳中求进,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(记者 :赵育娴 编辑:任静 编审:刘英娜)
上一篇: 我市扎实推进省市列惠残民生实事办理
下一篇: 我市加强汛期隐患排查